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1964年,毛主席看完《奇袭白虎团》,严肃问肖华:此人现在何职务

    信息发布者:七圣庙
    2024-10-29 09:04:54    来源:网络   转载

    1964年,毛主席看完《奇袭白虎团》,严肃问肖华:此人现在何职务


    1964年8月的某天,伟大领袖毛主席正在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肖华的陪同下一同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

    听着紧张密集的鼓点、看着舞台上演员传神的动作,毛主席的眼神中熠熠生辉,屏气凝神注视着演员的一举一动。

    等到剧中的主人公、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严伟才乔装打扮、打入敌人“白虎团”内部,一举生擒团长崔喜寅美国军事顾问的时候,一直保持安静的毛主席止不住鼓起掌来。

    “声情并茂,真的是声情并茂啊!把我们志愿军战士的谋略和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着毛主席发自内心的评价,台上的一众演员,连同这部戏曲的编剧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部戏曲,是他们经历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现如今得到领袖如此高度的评价,自然感到无比的自豪。

    这个时候,扮演剧中英雄人物严伟才的演员宋玉庆说道:“主席,这部剧可是有历史原型的,就是当初志愿军里的一名战士。”

    听闻这话,毛主席欣慰地点了点头:“是啊,他确实是我们军队中的英雄。”

    接着,毛主席转头问道:“肖华,他现在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啊?”

    对于这个问题,肖华上将沉默了。

    当时,全国解放军兵力约有300多万,就算他的记忆力再好,也无法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履历。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打听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一般。

    肖华面露难色地回答道:“主席,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会找到他。”

    肖华

    那么,这位曾经的志愿军战士究竟是谁?他在朝鲜战场上究竟做了什么事,以至于事迹被改编成革命戏曲,被经久传唱,甚至连毛主席观看后都要询问他的下落呢?

    《奇袭白虎团》这部京剧作品,究竟讲了什么?

    1957年,周恩来总理来到了朝鲜,亲自慰问驻扎在这里的志愿军将士。

    虽然在1953年,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但是仍有大批美军驻扎在韩国境内。应朝鲜方面的请求,为了防止他们撕毁协定反扑,仍有20多万志愿军将士驻守在这里。

    另外,20万官兵是个不小的数字,不可能做到同一时间全部撤离,需要有秩序地、分批次地撤回国内。

    当周恩来总理看到坚守在各大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时,被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当即要求随行的京剧团,搜集英雄人物事迹、改编成戏曲作品,将来面向全国人民演绎。

    接到指令后,京剧团的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三位演员充当起了临时编剧,请来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以及其他参加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口述,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素材。

    初稿创作完成时,已经是1958年,志愿军已经全部撤回国内,当初的志愿军随行京剧团也被并入山东省京剧团。

    此时,李师斌等人拿出当初创作的剧本,经过重新润色修改之后,起名为《奇袭白虎团》,并安排人员参加排练、演出。

    剧本内容讲述的是,在1953年7月金城战役前后,美军和韩国军队表面上假装支持和平谈判,背地里不断挑起摩擦冲突。

    其中,韩国精锐部队首都师下辖的白虎团越过“三八线”,不断向志愿军挑衅,妄图重开战火。

    担任志愿军侦察排副排长的严伟才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手下一个班的兵力深入敌军内部,乔装打扮后配合主力部队里应外合,一举生擒白虎团团长及美国军事顾问,彻底消灭白虎团的故事。

    剧中的主人公严伟才、现实原型为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班班长杨育才

    师部下达命令,团长挑人时却犯了难,杨育才挺身而出。

    1953年5月中旬,随着志愿军取得夏季反击战前两次战役的结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嚣张气焰不再,老老实实地坐在了谈判桌上。

    可这个时候,韩国方面却并不甘心,他们开始大肆宣传“北进”、“单独干”的口号,仍在疯狂地进行战争准备。

    韩国李承晚集团甚至强行扣留了2.7万朝鲜人民军俘虏,这足以看出,李承晚仍不打算休战。

    与此同时,韩国王牌部队“首都师”师长崔昌颜、更是做出部署,将下辖的白虎团安插在金城东南防线右翼、26团安插在防线左翼,机甲团更是被部署在中心地带,依靠迅捷的机动性随时朝左右两翼支援。

    面对敌人的嚣张态度,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提出:“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再次给南朝鲜军队打击”。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同意,毛主席在电报中更是明确表示: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

    如果不彻底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等他们准备充分之后肯定还会挑起战火,倒不如趁胜追击,将这个隐患彻底掐灭。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夏季反击战的第三次战役:金城战役正式打响。

    如果说韩国“首都师”是韩军中的王牌部队,那么该序列下的白虎团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该团配备了一个机甲营、4个炮兵营,拥有40多辆坦克和140余门大口径火炮,每个士兵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的,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而且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只是一味地强攻,志愿军付出的代价肯定是惨重的。

    而这个任务,落到了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607团全体官兵的身上。

    就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203师师长杨栋梁下达了重要指示。

    “第607团派1个侦察班,利用敌军兵种混杂、互相不熟悉、战况混乱的空子,采取化装袭击的手段,直捣敌人心脏,奇袭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以配合主力部队全歼守敌。”

    杨栋梁师长的意思很明确,派出一个班的兵力打入敌人内部,与主力部队里应外合,以最小的伤亡全歼白虎团。

    当团长宣读了师部的命令,并开始物色人选的时候,身为侦察班班长的杨育才主动站了出来。

    “团长,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侦察排一班吧。”

    对于杨育才,团长是打心底里喜欢。

    记得68军刚刚进入朝鲜的时候,正值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美军和韩国军队从“三八线”一路撤到了汉江南岸,大量敌人的散兵游勇朝南溃逃。

    为了扩大战果,军部命令607团追击敌人、多抓俘虏。

    607团接到命令后当即以连为单位、兵分多路朝着敌人猛扑,正当各路部队抓敌正酣的时候,团长却突然接到求助。

    原来,3连将士们追击敌人的时候,不慎误入埋伏圈,尝试几次突围均无功而返。

    团长着急了,可手下大部分兵力全部外派,根本无法组织救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就是杨育才挺身而出,带着侦察排一班十几个战士深入敌后、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硬生生在铜墙铁壁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救出了3连。

    在团长心中,杨育才确实是这次行动的最佳人选。

    可是此行危机重重、万一被敌人发现,恐怕凶多吉少。

    “你有把握吗?”团长严肃地盯着杨育才的眼睛。

    对方回答得干净利索:“不管有没有把我,我都要上。”

    此时,团长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他十分欣赏这种敢做敢拼的劲头。

    但考虑到此行的凶险,团长还是开口道:“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

    本以为他会要武器、要装备、要战士,可没想到的是,杨育才竟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什么都不需要,保证完成任务。”

    在杨育才的一再坚持下,终于让团长开口,把这个深入敌后的任务交给了侦察排一班。

    3

    侦察排一班有10名优秀的侦查员、和2名精通韩语、英语的翻译人员。

    1953年7月13日,随着志愿军第20兵团五个军在正面战场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势,金城战役正式打响。

    当天晚上,侦察排一班全体战士、连同班长杨育才共13人趁着夜色悄悄行动。

    杨育才身材高挑,沾上胡子、穿好美式制服后,颇有些“美军顾问”的意思。而剩余的12个人则伪装成护送顾问前往白虎团的韩军士兵。

    白虎团的团部驻扎在二青洞西南山的山谷内,四周全是悬崖峭壁,进出也只有一条道路,守卫极为森严。

    一行13人来到二青洞附近之后,拥有多年侦察经验的杨育才意识到,倘若没有敌人的口令、根本没有办法躲过重重哨卡。

    于是,杨育才命令全班原地埋伏,伺机抓获落单的敌人套出口令。

    此时,天空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侦察班的战士们躲在草丛中、轮番值守、注视着敌军哨卡内的一举一动。

    “班长、班长,前面有个落单的。”

    深夜,刚刚闭眼休息的杨育才被战士叫醒,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不远处正巧有一个韩军士兵在草坑里上厕所。

    杨育才当机立断、压着声音说道:“上!”

    一声令下,2名战士冲了上去,一个捂住他的嘴、另一个则死死抱住他的胳膊,2个人连拖带拽,将那名韩军士兵抓了过来。

    看着对方被吓得目瞪口呆的样子,杨育才打心底里鄙视,随即朝着翻译说道:“你问他,口令是什么?”

    对方听完问话之后,当即叽里呱啦说了一句,翻译也跟着说道:“古伦姆,欧巴”。

    得到口令之后,杨育才也不再耽误,带着手下的人便大摇大摆地朝着敌人的哨卡方向走去。

    站岗的敌人很快也发现了他们,立刻举枪瞄准。其中指挥官模样的敌人见杨育才等人穿着韩军的衣服,紧张的神经也稍稍缓和。

    但该走的程序不能少,这名韩军指挥官便按例询问口令。

    翻译说出刚刚套出的口令,顺利过了哨卡。

    之后,他们又经过了几个哨卡,穿过一片峭壁之后,终于看到前方的白虎团团部。

    那是几座用木板临时搭建的小木屋,而在木屋的旁边,三辆已经打火发动的吉普车正轰鸣作响,十几名韩军来返于木屋和吉普车之间,手中捧着厚厚的资料。

    很显然,他们是想转移,如果自己再晚来一会的话,恐怕只能无功而返。

    杨育才立即将13人分成3组。一组负责袭击吉普车、二组冲入木屋、三组则在外面负责警戒。

    一声令下,所有志愿军战士冲了上去。

    由于敌人没有准备,以为是志愿军的大部队来袭,大部分都放弃反抗、缴枪投降。少部分负隅顽抗的敌人也被志愿军战士击毙。

    13个人,仅仅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就端掉了号称韩军王牌部队的“首都师”旗下白虎团的团部,这个消息大大激发了正面战场将士们的士气。

    事后,志愿军第203师政治部是这样描述那场战斗的。

    “此战共击毙敌人214人,俘虏敌人19名;缴获白虎团团旗一面,吉普车27 辆、卡车10辆、火炮一门、各种枪支 76 支、各种电台总机11部、步谈机和电话机110部。”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杨育才被志愿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来朝鲜方面又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4

    1955年3月,杨育才随志愿军第68军回国后,便被划归到新成立的济南军区。

    毛主席询问起他的下落时,肖华并不了解,便向主席保证,给一些时间一定找到他。

    当天晚上,肖华就打电话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抗美援朝时68军的战斗英雄杨育才现在是什么情况?”

    对于杨育才,杨得志是有些了解的,加入济南军区后便奉命驻守在徐州一带,担任连长职务。除了日常的训练之外,他平时就带着全连战士们在微山湖畔搞生产。

    得到这个消息后,肖华第一时间汇报给了毛主席。

    主席点点头道:“很好嘛,人才在哪里都是能发光的。战场上是战斗英雄,现在和平了,也是一把搞生产的好手。”

    “这才是一个军人该有的样子。”

    正如毛主席所言,杨育才确实是一名称职的军人,凭借在军中突出的表现,他先后被提拔为营长、副团长、副师长等职务,退休后更是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

    1998年,身患重病的他躺在病床上,情真意切地说出了肺腑之言:“如果祖国需要我杨育才,我二话不说还上战场”。

    可是,这位七旬老人还是在第二年的5月26日与世长辞。

    在老英雄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写下挽联: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虽然老英雄去世了,但他的事迹和骨子里的军魂依旧影响着身后一代又一代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